Search


【如何判定真創新】Scott Anthony
最近,我看了一個很棒的視頻。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如何判定真創新】Scott Anthony
最近,我看了一個很棒的視頻。一眼就可以看出,它是由專業團隊製作的,視頻著重突出了公司為創新打造的空間。這個視頻由無人機拍攝,以嗡嗡作響的3D打印機作為背景,展示了一個貼滿便利貼的空間, 鏡頭里還出現了一台桌上足球機。顯然,該公司為這個視頻花了不少錢。
.
然而,進一步調查後發現,這個視頻只不過是一個漂亮的“創新宣傳”(innoganda)——關於創新的營銷宣傳,描述那些不太可能有什麼實際效用的舉措。
.
在很多組織內部,創新已從一個邊緣概念進階成流行詞彙,最後成了一件非做不可的事。當然,公司有許多正當的理由來支持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:比如說要對抗已有和潛在的競爭對手,提升士氣以及吸引年輕僱員等。
.
一些公司正以相當嚴謹的態度追求創新。
.
其中一部分宣傳到位,是廣為人知的模範創新代表,如Alphabet(谷歌)、亞馬遜、迪士尼皮克斯、3M和飛利浦。而另外一些公司則比較低調,比如菲律賓環球電信、印度的塔塔之子和荷蘭的DSM公司。這些嚴謹的創新者,往往會從戰略的角度來指導創新,將創新的努力與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緊密結合。
.
他們步步為營地追求創新,有一套標準的程序和支持工具去幫助鎖定、形成和抓住創新機會。他們為創新集中資源,讓頂尖人才去研發和創新,而不是期待搞個“自由思考星期五”,“特定主題星期天”或是其他什麼主題活動就產生奇蹟。
.
他們系統地管理創新,確保最有前景的創意能夠被識別和發展,而那些沒什麼希望的創意則要及時砍掉,以免它們變成吸血殭屍白白消耗資源。
.
最後,他們小心翼翼地培育創新,確保組織力量更多地投入在如何高效處理今天的問題上,而不是實驗和探索明天的問題。
.
那些做創新宣傳的公司,往往以一種零敲碎打的方式來應對問題。
.
他們也許會招一個首席創新官,但是不為他提供任何預算或人力。或者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公司那樣,建立一個閃閃發光的創新實驗室。但除了媒體、客戶或能帶來減稅的政府官員登門拜訪之外,沒有人真正使用它。
.
還有一個更加流行的做法是發表一篇新聞稿,宣布成立“加速器”、“孵化器”或其他與“創業社區”相關的機構,但卻完全不知道要加速或孵化什麼。
.
最後,他們還可能召開一個即興想法研討會或黑客馬拉松,但是卻沒有人知道對那些被卡住或被黑出的創意後續該做點兒什麼。
.
拍拍某人的肩膀,把驅動企業創新的任務交給他;為創新者們建造一個工作空間;或者與創業公司進行互動和合作,這些做法都無可厚非。不僅如此,在一個深思熟慮的創新戰略拼圖中,他們是非常重要的版塊。但僅僅靠這些零散的方式很難產生影響。更糟的是,這些做法可能會讓“創新”一詞成為組織的毒藥,並持續影響好幾代人。
.
下次如果碰到有人在搞創新營銷活動,你可以禮貌地問他們5個問題:
.
1. 你們正在真實進行的最讓人激動的項目是什麼?
.
2. 這個項目如何體現公司戰略?
.
3. 這個項目的開發進度如何?
.
4.你打算如何加快從想法到效果的步伐?
.
5. 公司在投資組合中留出了多少錢來實現這些創意?
.
如果對方一臉茫然,或者回答得冠冕堂皇,那麼你也就知道他所謂的創新是怎麼回事了。
.
創新是艱難的,特別是在已經有成熟架構的組織內部,現有的系統設置根深蒂固且拒絕變化,而變化才能促成創新。創新營銷幫不上忙,反倒傷害創新。所以,還是讓我們承諾少把“創新”掛在嘴邊,用更多深思熟慮的行動來代替吧!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mycaijing.com/hbrchina/252968.html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VOS LAB海外合作單位的地區包括: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深圳、香港、新加坡、新山、吉隆坡、曼谷。想赴海外發展的團隊歡迎與我們交流。
VOS (Provocare of Startups 創業者的挑戰) 挑戰自我、挑戰團隊、挑戰全世界! VOS Lab創業智庫提供專業的輔導與知識分享,與所有想創業的你們,一同充實自我、開拓市場!
View all posts